Post Type ArchivesHenri-News

「夢啟航」:陶瓷拉杯機製作體驗及交流工作坊

「夢啟航」:陶瓷拉杯機製作體驗及交流工作坊

學校舉辦的「夢啟航」的活動,同學一方面擴闊生活體驗,亦與CEO對話了解職場的現況。上年一班同學挑戰自己以手製陶瓷,發現自己的獨特及創意,更將製成品於圖書館展覽。今年再接再厲,挑戰自己運用陶瓷拉杯機,以感覺帶動及控制全身製作陶瓷。
4E 駱宇詩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這個陶瓷活動。第一次是用手捏製作,而這次是我第一次嘗試使用拉杯機來製作陶瓷。看著自己親手完成的杯子,充滿了成就感,希望下次還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4E 甄諾桐
通過這一次的陶瓷體驗,我發現使用拉杯機並不像平時影片中看到的簡單。轉的時候被沙刮到會痛,但是整體過程真的很有趣。最後結果雖未如理想,但也因過程而滿足開心。
4D 李穎悠
這是我第一次製作陶藝,沒想到過程比我想像中困難,但能體會到陶藝的樂趣,對我來說是很有趣和寶貴的體驗!
4D 吳欣桐
這次是我第一次做陶瓷,以前已經更想嘗試一次,而今年終於有機會製造陶瓷。這次體驗讓我十分難忘,從捏泥到上釉,每一步都充滿挑戰,很感恩有這次機會,雖然最後成品不太理想,形狀歪斜的,但這次經歷讓我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
3C 蘇兆明
我在參加這次陶瓷活動時學會陶瓷用拉杯機製作方法和認識做陶瓷要花上很大力氣。
2A 林路曦
能親手體驗是一種非常開心的事。

無人機表演訓練營 學生創意點亮海港

無人機表演訓練營 學生創意點亮海港

無人機表演訓練營 學生創意點亮觀塘海濱

4E 曾頌嵐
無人機改變左我用科技的方式,提供了表演運輸的活動,吸引了各個年齡層的愛好者。 令我明白無人機的方便和帶來的快樂。
最令我喜歡的活動之一是夜空無人機表演。防風的無人機使用程序同時起飛和做出不同獨特的圖案,而這些曾​​經只能透過昂貴的設備或在室內進行。 無論是品牌展示會、節日表演,創意的可能性都是無窮無盡的。 這不僅可以培養創造力,還可以鼓勵人們探索新的方式呈現科技嘅美。
此外,利用無人機的教學課程也變得越來越普遍。 學校正在將無人機技術納入其課程正如是次活動,透過實際應用向學生傳授 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知識。 這種整合激發出學生對無人機的興趣,並為學生未來的職業做好準備。
總之,無人機的世界充滿了多樣化且吸引的活動,提供了樂趣和學習機會。 從捕捉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到室內外設計或建立客製化模型,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合適自己的創作。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令人興奮的無人機活動的潛力只會越來越大,令到這個領域成為一個令人興奮的探索領域。
4D 何金嶼
在浸會大學體驗的三天課程,是一次令人難忘的經歷。課程內容豐富多樣,結合了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讓我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師們的教學方式生動有趣,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營造了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促進了思維的碰撞。
此外,校園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給予我積極向上的學習體驗。在這裡,我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分享了彼此的見解和經驗。
感謝大會安排郵輪觀看無人機表演,這次活動完美展示了我們的成果。成群的無人機在空中翩翩起舞,展示了現代科技的魅力與創新,無人機表演是一種令人震撼的視覺體驗,它將科技與藝術完美結合。當成群的無人機在空中翩翩起舞,形成各種形狀和圖案時,我感到驚奇與震撼。這樣的表演不僅僅依賴於先進的技術,還融合了音樂、燈光和色彩,創造出獨特的藝術氛圍。
觀看無人機表演時,我更能深刻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大家的默契配合使得整個表演流暢而生動。此外,這種表演也引發了對未來的思考,令人想象無人機在救援、物流和娛樂等領域的潛在應用。

公益少年團 北角護老院探訪

公益少年團 北角護老院探訪

5D 宋子鍵
去老人院探望老人,即使我組那位是半聾啞,也令我深刻體會到溝通的力量與無聲的情感。儘管語言障礙,他們的眼神和微笑傳遞了溫暖與智慧,讓我更加了解人與人之間的聯系。
3C 蔡瀅瀅
當老人家說起曾經年輕的時候,也特別有活力和精神,也許那也是他們曾經最光榮的時候,希望他們以後身體健康日日開心!

3C 溫玥
今次活動令我感到很多體會,平日我比較內向,但我與老人家他們說話的時候,勇敢走出第一步,與他們相處的時候很開心,令我更加了解到老人家的需要,最後希望他們身體健康!開開心心!
2C 盧舒嵐
老人院的長者全部都活潑十足,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位長者手很痛也自願嘗試參如。很高興有機會到老人院探訪長者,從與長者相處時學會應該如何跟長者交流。

學生領袖訓練及品格培育計劃

學生領袖訓練及品格培育計劃

5B許洋悅
很高興能夠代表學校參加由浸會大學舉辦的學生領袖訓練及品格培育計劃。在這次活動中,我不僅對自己的人格特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學會了非判斷性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設計思維來滿足人們的需求,而非單純創造需求。通過小組活動,我結識了來自全港各區中學的學生領袖,深刻體會到在團體中求同存異的能力是多麼珍貴。我期待在未來的顯理校園生活中,能夠運用在浸會大學學到的知識,與各位顯理人一起進步、共同成長。
5B 關榮達
「怎樣才是一個領袖?」、「一個領袖應具備什麼特質?」、「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領袖?」這三個問題在這次計劃中我得到了屬於我自己的答案。
四天的課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從一開始互相認識到最後與來自不同學校的組員合力完成小組提案,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的同時亦獲益良多,雖然我在討論中沒有給予太多的意見。但在真正製作提案時我運用了自己累積的經驗成功幫助小組完成任務。即使提案未能躋身前三名,但從中學習到的各種技巧可讓我更能在之後擔當不同角色,成為一個更出色的領袖。
5C 陳泳茵
這次的領袖訓練計劃是圍繞著社會上的特殊人士,從而設計一個嘉年華供他們遊玩。從討論、設計到準備匯報,從分工再到相互配合,小組裡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亦讓我更加明白到在小組匯報中溝通是很重要的,如果不積極溝通,遺留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多。
這次的主題亦讓我對特殊人士有更深的認識,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針對問題去設計一些令他們感到舒適的遊戲,以此提升社會對特殊人士的包容性,增加關注度更提倡社會共融。
參與活動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給了一個可以接觸其他學校學生的機會,拓寬朋友圈,與他們碰撞出不同的色彩,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同的思考方向和解難技巧,可謂是獲益良多。

裝備自己 承擔福音使命

裝備自己 承擔福音使命

FES 團契職員訓練

3B 戴靜欣

在這次團職訓練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堂。在這堂訓練中,我們一起進行了多個不同的遊戲。而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游戲是模仿聖經(馬可福音)中把癱子從屋頂縋下去的故事。我們要把那位扮演癱子的同學從二樓的主樓梯用黑布抬到側樓梯再抬上三樓stem room。這個過程很考驗我們的團隊合作,大家都很配合地完成了。透過這次的訓練,我們不但從這個遊戲中學習了團隊合作,也有從其他遊戲中學習到合作策略,培養了默契,讓我收穫良多。

5B 易凱盈

透過今次活動,我意識到聆聽他人是何等的重要。不論是在安慰的時候、在分析事件的時候、在吸收知識的時候,都需要聆聽。訓練中透過遊戲方式,讓我去理解及明白如何安慰他人:在他訴苦的時候,不要打斷他,並且給予鼓勵及支持。不要立刻給予他人意見或自己認為可以解決問題的方式,即使是為了幫助他人,也需要先認同他人的情緒,鼓勵他抒發自身的感受。

3D 陳天琛

11月,我參與了fes的團職訓練,實際的參與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樣,想像中的團職訓練只有查經和單向講授,但實際上卻有不同的遊戲活動。其中令我深刻的是最後一次訓練,聖經中的福音,訓練中使用不同卡牌表達自己對聖經中不同經文中記載的人、事的看法,從討論中分析經文中暗藏的含意。見到組員的分享和看法令我驚歎聖經也能這樣理解,令我獲益良多。

3D 馮樂心

這次的團契訓練非常深刻,我在裏面學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樣信任大家。我最深刻的是第二次團契訓練,在那一次裏面我們玩了很多遊戲,而那些遊戲不是普通的遊戲,裏面的遊戲都需要團隊合作先可以完成。我最深刻的一個遊戲是我們要把其中一個同學搬回課室。一開始我們都覺得沒有可能完成,但是最後我們同心合力成功把那個同學搬回課室,雖然途中有困難,但是我們都很努力做好自己的部份。在這次的經歷裏面我學到怎樣與人合作和做好自己的本分。

 

3D 柯沛禧

在經歷完長達四星期的團契職員訓練後,我感覺自己對福音更加深入瞭解,亦都令我自己成長不小,明白到自己承擔著傳福音的使命。

我印象最深刻的訓練便是在「傳福音技巧:福音與聆聽」中學習聆聽朋友的話語。我們輪流挑選一張小卡代表自己想講述的事件,並且再聆聽大家想講述的事件。大家的事件有快樂的,也有悲傷的。很多事,我聽完後心裏都不禁泛起一陣同情,原來大家都曾經歷過這麽傷心的事。與此同時,也有同學說出令自己快樂的事,非常熱情,我感覺到深藍色的桌子彷佛變成了明亮的顏色,這或許就是我們每天的生活,也如同這樣悲喜共存。而我試著去感受他們從口中道出的句子內包含著的情緒,再重述出來,說出他們內心的感受。

做完這次訓練後,我意識到我們有時可能並沒有好好聆聽到上帝的話語,在傳福音之前,我們是否應該先好好聆聽並理解上帝的話語呢?究竟我們有沒有真正地好好使用「聆聽」,去幫助別人並把福音傳給更多人呢?我認為這都是我們值得去反思的。

 

4B 董智恆

對於本次FES的團職訓練,我很喜歡out trip的那次活動,如果可以讓其他顯理學生一同參與就好了,所以我希望有機會讓團職去帶領有興趣的同學來參與。另外,我也很喜歡「聆聽卡」的活動,可以說出自己感受真的好開心哦!最後我也很喜歡第一次的role play遊戲,可以扮演不同角色真開心!!!

 

4A 陳燕玲

我對第三次的聚會較深刻,一開始我認為自己擅長聆聽別人,直至參與聚會時才發現「左耳入右耳出」不是一個好的聆聽方法,在此次的活動,令我能磨鍊自己的聆聽技巧。

 

5C 蔡語晴

當中這一個月我們有了大大小小的活動,每個都十分有趣,亦當中收獲不少,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聆聽」。試想想日常生活當中有多少少人可以完整地把你所想的說話全部聽完?再想想你何嘗可以分享一個完整的故事或抒發心情而不被打斷?這個時代的人越來越難去關心他人,聆聽他人,同情他人,大多只是象徵性地說一聲“take care” ,「真架?」「可憐」和「辛苦晒」,當中有幾多真情實意?想關心別人,真的在別人需要時給予聆聽和幫助,有時一句有同理心的話語就可以幫到別人,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學習聆聽。在這個活動中,我聽到許多我身邊的團職說一些我不知道的事,無論開心事抑或是有點難過,但在他們表達的過程中,我更了解他們,亦發現他們的另一面。而我們便想朋友分享完後,學習回應他的情緒,可能對某些人來說回應別人情緒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學習。所以我印象最深刻的活動便是「聆聽」了。

 

5E 李卓禧

在這四個星期中的團契訓練,我學會要放下成見、放下有色眼鏡去理解和學會聆聽他人,可能你用少少時間去聆聽別人的說話,對別人會是很大的幫助。 再者,當我看見大家在活動中有投入去玩、互相相信對方、互相分享自己,感覺到大家的關係有慢慢拉近。

 

5D 馬萱瑜

這四次的團職訓練讓我獲益良多。

在第一次中,我們玩了個末日方舟的roleplay遊戲,要選擇犧牲三個人才能開船,我們就選擇了一些行動不便,身體不適的人,但最後我學會了我們其實不應去決定別人的生死或是否得救,神不會拋棄我們任何一個,神的福音是給所有人的。

第二次我們玩了一系列的遊戲,例如:數字遊戲、過河遊戲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要抬癱子上樓梯,全部都很考驗我們的默契,我們要分配每一個人的位置,扮演癱子的人也十分勇敢和信任大家。

第三次,我們學會了聆聽,我們要聆聽別人的話,然後複述出來,對我來說是有點難度的,因為自身的短期記憶較差加上睡眠不足,導致複述得不太好,但之後就逐漸熟練了,在聆聽過程也了解了大家現時的狀況。

第四天,我們一起查經,這是我第一次在同一天看這麼多經文,大概有五六篇,但大家也沒有變的煩悶,都很認真地分析經文中的角色、事情經過……從經文中我們明白到神的愛是無私、偉大的,也讓知道成為一個合格的基督徒並不容易,是要犧牲的。

很感恩和開心有機會出席這次的團契職員訓練,希望我能在平時好好運用和牢記著這些事情。

Virtual Exchange with Croatian School Library

To celebrate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Library Month 2024, our school has had a series of cultural exchanges since last month. In November, our school library was invited by Srednja škola Tina Ujevića to share our culture and reading experiences in virtual space, the following reflections are from our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is meeting:
3C Chui Pui Yan
After experiencing this exchange, I learned a lot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roatia and Hong Kong. We shared our regional cultures. For example, our students shared a book illustrated by them. Those stories were about different Chinese folktales. The Croatian students also shared their favorite books. During the meeting, we asked some questions about campus lives, hobbies and things that we were interested in. I learned a lot from my fellows at another corner of the world, this experience broadened my horizon!
I hope to join another exchange in the future!
3C Leia Law
I joined the meeting with Tin Ujevic High School’s students in November! We shared our favorite books with our neighbour. My classmate, Angela, shared a book illustrated by our school students. Croatian fellows were all surprised and praised it! Participants from Croatia shared their campus life with us, they mentioned they lived in a school dormitory, this is different from our campus life! Also, they study 15 subjects. It’s shocking for me, as my concep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Europe is more flexible. I feel grateful that Icould attend this meeting, I learned a lot that I’ve never heard before. I hope there will be another global virtual connection with another corner of the world!

《憲法》和《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培訓計劃 花木蘭的中華文化傳承

《憲法》和《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培訓計劃

花木蘭的中華文化傳承

5A 盧婉穎

《木蘭辭》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英勇形象早從小便刻入大家的腦海裡,使人嚮往。而今天很榮幸能有機會參加本次活動,與老師、同學共同欣賞舞台劇《花木蘭》,一起更深入挖掘那其中深邃。

花木蘭本是女兒身,可她卻為了父親在年少之時替父從軍。即便從軍之路艱辛無比、不僅要進行沒日沒夜的刻苦訓練,還要放下自己內心的活潑嬌媚,花木蘭仍是堅持己見、踏上這無盡的漫漫長路。從「自我發現」到「自我認同」,花木蘭經歷了多多少少。在那終日征戰中,戰友們的一一倒下,再到靈魂的再次站起歸家都是無比讓人心痛的。他們本該有著美好的家庭、美好的未來,但是伴隨著他們的,只剩下戰場上的片片腥紅。戰爭結束後花木蘭回歸故里、脫下戰袍的那一刻,她也真正的回來了。舞台劇除了刻畫花木蘭慷慨奉獻、保家衛國的高尚情操外,也展現其強烈的忠勇情懷以及淡泊名利、閒適從容,而無論是父母子女情、戰友情還是戀人情都是我們承傳千年的美德,不但寄托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對於和平的嚮往,同時亦彰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無處不在的「和」文化。

要說最令我深刻的,無非是那極具震撼性的舞台效果了。不論是戰鬥時激昂音樂的節拍明瞭,還是木蘭回憶過往時光時的悠長感傷都使人身同感受。煙霧的彌漫配合著不同的燈光,加上演員們極其整齊的編舞,那金戈鐵馬、浴血搏殺的情境瞬間躍然於我眼前,使我至今仍歷歷在目,亦讓我感覺到劇組人員在背後的付出和堅持,這兩個小時均由他們一點一滴付出心血所組成,當中的敬業切實值得我們敬佩與欣賞。

總括而言,這次的舞台劇欣賞不但使我更加了解花木蘭自我成長中不同階段的歷程,以及其忠誠、不懼面對逆境與挑戰的堅毅,更增加了我對中華文化傳承的熱情與支持。除此之外,從未欣賞過舞台劇的我也藉此機會開闊了眼界,實在是獲益匪淺。

 

5E 陳婉玉

首先十分感謝能夠有機會代表學校去欣賞舞劇《花木蘭》,這是我的榮幸。《花木蘭》是以南北朝的《木蘭辭》為基礎的舞劇,內容十分精彩,令人欲罷不能。舞劇的舞台設計比較簡約,以簡單樸素的方式將木蘭從軍生活的環境展現出來。

在舞劇的開篇先以木蘭戎裝獨舞開頭,體現出木蘭英勇無畏的偉岸形象。全劇多以群舞為主。在第一幕中以男女群舞描寫出了了「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的經典場景,在一對對的夫妻離別中表現出來戰爭分離時的悲哀,令人熱淚盈眶。而到後面更是以群舞的形式表現出木蘭於軍營時操兵練兵的情形。其中,男舞者的獨舞更是令人眼前一亮,舞姿乾淨利落,孔武有力且絲毫不拖泥帶水,十分的賞心悅目。

而到後來的雙人舞也是十分養目的,男女舞者的身段舞姿都十分出色,舞蹈是十分精彩的。美中不足的是劇情里並沒有著重刻畫木蘭的戰場上殺敵的故事,令木蘭好似缺少了些許英氣,雖然整部舞劇都十分令人感動,令人潸然淚下,可惜缺少了一個記憶點,舞劇中重複的音樂和情節元素太多,令劇情顯得有些許繁瑣,難以上升至家國的高度。但總體舞者們的身韻舞姿都是很好的,現場觀感很好的,希望以後有這類的活動也可以多多參與。

而在後期的講座裡,教授以木蘭為引,將古代諸多女中豪傑道予我們聽,其中不僅有家喻戶曉的婦好將軍,亦有鮮為人知的瓦氏夫人等等,同時也從歷史文學的角度向我們分析了木蘭,到底是什麼時代的人,這次講座感觸頗多,不僅是令我知曉了何是巾幗不讓鬚眉,更令敬佩的是女將軍們的忠、孝、節、義。歷代女將自傳說至傳奇、到歷史到俗文學、再到傳奇至傳說,女將們的故事將會流傳千古。而同時也令我明白,無論木蘭是真實存在過得女中豪傑,真正刻入人心的早已是那無畏無懼,堅強不屈的木蘭精神。希望以後有這類的活動也可以多多參與。

 

4E 黃梓妤

《花木蘭》是我看的第一部舞劇,是一次新奇的體驗,舞劇不同於音樂劇,是靠動作呈現劇情,所以需要十分專注。整部劇圍繞花木蘭,其中最能觸動我的是,講述親情和愛情的部分。首先花木蘭替父從軍,亦講述了其他士兵與他們的母親、妻子等家人分別的場景。他們的動作排舞展現了士兵與家人之間的離別不捨之情,十分令人動容,花木蘭初入軍營,她不習慣軍營,亦留戀那個從前作為少女的自己。

後來她與將軍日久生情,雙人舞將花木蘭和將軍的感情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互相追逐對方,但卻不能靠近,即使可以靠近,在家國情懷和殘酷戰爭的局面下,他們終究還是要分開,這段感情也只能為幻夢一場,到頭來一埸空。

後來,花木蘭回歸和平,這段感情亦正式完結。我認為演員的演技非常好,可以完美呈現劇本,之後出乎我意料的演員會面中,演員們也十分有耐心,劇本亦寫得好好,令人深思,服裝十分符合當時的朝代,亦加入了現代的特色。總括而言,這部劇講述了花木蘭的心路歷程、戰爭的殘酷。而且,在簡介小册子可以得知劇組透過圓形,展現了很多東西,例如花木蘭和將軍的感情等,我十分推薦同學觀看這部舞劇。

跨越時空之旅 澳門世遺非遺文化考察

跨越時空之旅 |澳門世遺非遺文化考察|

4A 許智詠
這次旅程讓我深刻體會到香港和澳門的文化融合。從主教堂的宗教氛圍到盧家大屋的傳統建築,每一個地方都散發著獨特的歷史魅力。參觀盧家大屋時,我感受到歷史的厚重。這座建築不僅是盧家家族的居所,更是澳門歷史的一部分,讓我對當地的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龍環葡韻的街道充滿了異國情調,這裡的建築風格和色彩讓我感受到濃厚的葡萄牙文化。這些景點的美麗景色讓我忍不住拍下許多照片,留下珍貴的回憶。
4B 呂鎧淇
今天的活動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而是通過與他人互動、傾聽他們的故事以及感受這座城市的脈動。早上我們經過港珠澳大橋,這座壯觀的工程讓我對科技的力量感到驚嘆,卻也引發我對人類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考。
在聖母誕辰主教座堂,我被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所震撼。站在那裡,我能感受到過去的聲音和故事,這些故事交織成了澳門的文化底蘊。接著在盧家大宅,導遊的講解讓我了解到這座中式建築背後的家族歷史,令我更加珍惜這份文化遺產。午餐時,我品嚐了豐富的非遺葡菜,這不僅是一頓美食,更是文化的傳承。在與同學交談中,我們分享了對這些美食的感受,彼此的見解讓我對澳門的飲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後,我們抵達龍環葡韻,這裡的每一幢葡萄牙式住宅都像是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漫步於官也街,我感受到了一種文藝的氛圍,仿佛在與這座城市的靈魂對話。這次活動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也讓我明白了文化的價值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總結來說,今天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學習的真正意義在於我們如何與這個世界互動,如何珍惜和理解那一份份歷史與文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去探索和學習!
4B 王詠恩
這次考察之旅不僅讓我對澳門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增進了我和朋友之間的感情。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觀盧家大宅。盧家大宅的建築風格融合了中西元素,尤其是精緻的木雕和色彩繽紛的瓷磚。進入屋內彷佛令我穿越時空回到19世紀的澳門,每一個角度都散發着濃厚的歷史氣息,讓人不禁沉醉於這段跨越時空的考察之旅。我非常感激學校給予我這次寶貴的機會,讓我們能夠走出香港,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4C 黃泓富
此次參觀澳門,令我知道了很多澳門歷史建築的背景,特別是教堂的裝修,當年的人們沒有科技,卻能可以製造這麼龐大的禮堂,也令我知道彩色玻璃在以前十分珍貴。在澳門的紅綠燈也有特色,交通安全他們也想得很周到,如果我們邊看手機邊過馬路,會被罰款,我覺得這樣可以減少很多交通意外。在一個美食街,導遊還告訴我們它的歷史,澳門人只要沒東西吃就來找這條街。這次的參觀澳門的經歷令我知道了澳門的歷史還有特色。

International School Library Month

To celebrate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Library Month orga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hip cum 79th Henrietta Secondary School Anniversary, our school library connected with the School Library from the Soviet Union V.P. Strelnikov School in Russia to hold a virtual meeting. We had a wonderful cultural exchange in the afternoon. We had around ten students join this exchange session.

The following are the reflections from our students:

5B Tam Kam Yuk
Participating in the virtual meeting with Russian students was a rewarding experience. It was fascinating to learn about their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perspectives, which differ greatly from our own. During the meeting, we shared our journeys of exploring our identities through literature. One of the Russian participants mentioned a classic memoir about a man escaping from a concentration camp, which left a profound impact on me. In return, our fellows introduced a work illustrated by our schoolmates titled “中華文創聚寶盆.”
Despite some language barriers, our conversation flowed smoothly. This experience deepened my appreciation for cultural diversity and inspired me to seek more opportunities to connect with people from around the world. The meeting demonstrated how reading can bridge gap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enriching my perspective through this meaningful exchange!
5B Stepfan Cheung
Despite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reading has connected us! I was surprised to find that Russian fellows were captiv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ythology while we were sharing it! We also enjoyed hearing about Russian culture, we’re glad to see a boy demonstrating their costume during the meeting!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joyed the meeting very much, we exchanged our favorite books, this sharing is fulfilling! This virtual dialogue enriches me to talk and share more of our reading experiences in the future!

AFSHK第十八屆國際文化節

AFSHK第十八屆國際文化節

 

3D Cheung Chun Nok
In this activity, I learnt the culture of different European countries, learnt how to speak the local languages. It also makes me more interested in foreign culture.
3D Yan Pang Hoi
In this activity,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diverse cultures of various European countries and gain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ir customs and traditions. Additionally, I learned how to communicate in the local languages, enhancing my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each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