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器、書桌、嬰兒保溫箱、翻譯程式都不是破空而出的新事物,你認為還有改良的空間嗎?
發展中國家的許多兒童沒有書桌,一名韓國學生在印度旅行的時候,觀察到印度的孩子坐在或蹲在街道上,用雙腿作為書寫面。在旅途不久之後,修讀產品設計課程,他沒有忘記那些沒有書桌的孩子,並設計以咭紙摺成的Letter Desk,並立志 「成為窮人和未來生活在第三世界的人的設計師。」
一名史丹佛學生,走訪印度和尼泊爾的偏鄉,拜訪村落的婦女,最後設計出一個只需要傳統嬰兒保溫箱 1%價錢的「Embrace 保溫睡袋」,如今保溫睡袋已深入全球 22 個國家,拯救超過 20 萬名早產兒的生命。
顯理通識週今年的主題是「社創出未來」,週會邀請了宣明會介紹他們的社創工作,並分享了以上兩個例子。今日的年青人需要學習的不盡是天馬行空、充滿噱頭、極盡視聽之娛的構想,而是以關懷和考慮他人需要的角度出發,發展創新的意念,經過嚴謹的實驗,讓發明真正長遠有用和可用。通識科安排學生動手製作別開生面的洗手器,學生要真正動手製作及實驗,從中體會偉大的發明由構思到出現,當中需要的創新和創造能力。
STEAM CLUB的顯理孩子,設計及製作翻譯應用程式,應用程式經製作後反覆測試及修改,再由聽障人士用家進行實際測試。尤其疫情期間,口罩的阻礙讓人更難以表情傳遞訊息,程式的開發更顯實用和重要。
今日的世界充滿挑戰,人類在製造與解決問題中周旋。在現實世界中,未來從無定數,期盼的是顯理的孩子以愛心與創意,創造真正重要的事物。
更多有關顯理通識週「社創出未來」及STEAM CLUB的內容,請瀏覽顯理中學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