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

您怎樣度過這個聖誕假期?不要猶豫,盡情休息吧!退下一會兒是為着走更遠的路。對我來說,閱讀帶給我休息,又使我的教學更有朝氣。這星期我讀了《哈佛商業評論》一篇文章:“Happiness Traps: How We Sabotage Ourselves at Work.”

社會不安、變化的步伐、和全球的不穩定下,我們無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經歷更大壓力。然而作者提醒我們,也有不少壓力是我們自己製造的。自製的壓力有三種 – 「野心」、「應份」、和「過勞」。 「野心」讓人只專注個人目標,破壞同事之間的互信;「應份」迫使人隱藏真實,活出一個假裝的自己;「過勞」使我們遠離朋友、家人、運動或睡眠。結果,我們貶低了人的需求,只求滿足於完成工作。

教學可以成為快樂的源泉。作者建議我們在教學中尋找「有意義的目的」、「對未來的希望」、和「真正的友誼」。

「有意義的目的」是教學中尋找快樂的動力。不同的人對教學有不同的目標,但仍然有不少共通點。我們關心學生的成長、我們想創新、想改善我們的工作和教學、我們想學習,想成長。 HBR的研究說明,中工作中找到意義,不論對庶務人員、中層管理、還是CEO同樣重要。它在基督教圈子中有另一個說法 – 信實。

「盼望」是關於如何實現我們的價值觀和願景。它帶領我們將個人願景、責任、和機遇連在一起。它帶給我們必需的勇氣、周全的計劃、和具體的行動。鼓勵我們在黑暗中前行。

真正的友誼充滿愛。哈佛大學的大形研究指出,愛是生活中快樂的最關鍵因素。 與此同時,蓋洛普(Gallup)發現,同事之間的互助關係使我們的工作滿意度提高50%。 在學校裡,能找到知己的老師對教學的熱誠,是其他老師的7倍。我們盼望同事關心並重視我們。我們同樣也需要關心並重視身邊的同事。

巧合的是,聖經對現今人們的渴求也有相似的描述。「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13:13。」 2020年充滿挑戰。讓我們在新的一年重新出發,在新教學生活中活出信、望、和愛。

吳浩然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