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歸家:孫中山先生在港演說100周年紀念活動」

「遊子歸家:孫中山先生在港演說100周年紀念活動」

「遊子歸家:孫中山先生在港演說100周年紀念活動」洪sir(中史科)

學林鴻儒丁新豹教授駕臨學宮皇仁書院,縱深剖析革命先賢孫中山先生歷史足跡,娓娓道來,不蔓不枝,眾校學子聚首一堂蒙受賜教,與有榮焉,不勝感荷。

驀然回想昔日研習中國近現代史時拙作〈孫中山逝世與國家象徵的建構〉,其時西國有識之士對孫氏讚譽不絕。舉凡數例,如俄國革命時期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Alexander Fyodorovich Kerensky,1881-1970)、孫氏美國顧問林百克(Linebarger, Paul Myron Wentworth,1871-1939)以及美國哲學、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孫氏既決勝千里之外,名聲亦傳頌千里之遙。

丁教授深蘊史學功架,對瑰寶般史料如數家珍,「史學巨匠」美譽家傳戶曉。莘莘學子身懷程門立雪之志,肅然靜聽,想必他朝定當一躍而成學林新銳,立地擎天。學宮散發靈秀之氣,地靈人傑,教人悠然神往,是次一課彌足珍貴。

「遊子歸家:孫中山先生在港演說100周年紀念活動」5A 余凱欣

國父孫中山給我的印象是對於革命作出重大貢獻,但對於他的生平事蹟只能説是滿腹疑團。有幸在二月二十日當天,前往孫中山先生的母校皇仁書院(中央書院)深入瞭解孫中山先生的故事。聽畢丁博士的講解,想不到孫中山先生跟香港的關係如此密切,孫先生於香港大學演說開首便真情流露,親切地表達對港大的思念:「我的心情猶如歸家,因為香港與香港大學是我知識誕生之地。」而且香港是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搖籃。在孫中山先生求學期間,認識了對他人生中重要的人物,例如何啟(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的老師,更是孫中山走向革命道路的思想導師)以及康德黎(孫中山先生到達倫敦後遭清使館綁架,康德黎全力營救)。

接近兩個小時的講座,我竟有些意猶未盡,最後鼓起勇氣走向丁博士,向他詢問了問題:其實孫中山先生一直都是在海外躲避,那他負責什麼呢?丁博士回答到,孫中山先生主要就是在各地宣揚思想與籌錢,而負責軍事的主要是黃興。丁博士還向我介紹到,中國最厲害的軍事學校其實是保定軍校,只不過湊巧黃埔軍校出了幾個近代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透過與丁博士交流,受益良多,活動結束前還收到邱博士送贈的書籍。如果還有這麼寶貴的學習機會,我定必再次參與。

5A 蔡曉妍

丁博士的講座於二月二十日舉行,這日子原來正是孫中山先生百年前在港演說的日子。講座內容充實,令我眼界大開。

雖然過往對於孫中山先生與香港的淵源略有耳聞,卻未曾深究,原來孫中山先生曾受香港大學學生會邀請到港大陸佑堂發表演說,當時孫先生以英文自述:「我有如遊子歸家,因為香港與香港大學乃我知識之誕生地」。孫中山先生曾於香港讀書,香港可謂是其第二個家。在當時國內士紳埋首於四書五經之時,孫中山先生早已「先人一步」接受西式教育,例如修讀數學、歷史、地理,在香港中西匯流的教育制度下,結識了外籍友人,涉獵中外文書籍,開闊視野,令孫中山先生孕育了「前瞻」的革命思想,也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師友,一同策劃革命,例如啟蒙老師何啟、好友四大寇等。我這才發現,孫中山先生與香港實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絕不只是浮光掠影。

而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之路困難重重,例如受限於沒有自己的軍隊、不獲港英政府支持、策劃了十次起義均失敗,但孫中山先生之所以能在辛亥革命成功,或許原因之一正是憑藉著其非比尋常的毅力,孫先生的毅力令我為之敬佩。

講座結束後,我們有幸向丁博士請教:「以往十次起義中,孫中山先生大多時間流亡海外,是否有真正參與策劃革命呢?」其實孫中山先生雖不似黃興先生等人直接站在革命的前線,但孫中山先生實則在海外為革命事業默默奉獻,例如籌集資金、招募華僑與教會人士支持、宣傳革命思想,並團結革命力量,在東京創立同盟會以及建立理論、爭取列強支持等,對於辛亥革命的成功,實屬功不可沒。

這次精彩的講座令我更加明白孫中山先生與香港的不解之緣,是很寶貴的學習機會。

「遊子歸家:孫中山先生在港演說100周年紀念活動」5C 謝家齊

是次參與孫中山在港演說一百週年講座,讓我更為了解孫中山先生在革命中的貢獻以及在國人眼中其堅實的地位。雖講座主要講述的是孫中山先生的事蹟,但也不可隨意忽視了在其身邊所有傾盡能力支持革命的人,只不過當時中山先生與各位同道中人的照片只有寥寥數張,令社會大眾對於其他革命人士的了解甚少,實在可惜。

其次在講座最後,一位女拔同學提問到孫中山先生是否得到港英政府支持。在剛聽到這句提問時,我還理所當然的想著港英政府定會支持他們國家所奉行的民主,大力支持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但很快我便深深了解到自己的無知,因丁博士回應當時是沒有人願意承認孫中山先生所組織的政權,皆是奉行功利主義,利益面前,民主自由什麼都不是。因此革命完全是兵行險著,沒有得到任何一方政府的支持,全是民間的自發性的籌款與籌備,而在外為革命東奔西走的孫中山先生更是令人敬仰,因通緝令被流放外地,卻依舊心繫國家。經過社會各方的不懈努力,武昌起義終於成功,回顧過去孫中山先生為國家的貢獻,令其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再添一分。

3C 施凱越

對於參加這一次講座,我獲益良多,更加認識孫中山與香港的關係以及經歷。例如他在港求學的經歷,令他可以積累人脈和孕育自己的思想,對他後來成功發起革命,推翻封建王朝有不小的幫助。

3C 陳昱而

我參加了這次關於孫中山的講座,真的令我獲益良多。孫中山先生出生廣東,後來去了夏威夷讀書,他十分勤奮地學習英文,並拿到了全校第二名。回到檀香山的時候只有17歲,但他有新思想,革命熱情不斷在燃燒。

1894年,孫中山先生組織了興中會,之後便先後發起了十次革命起義,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他居然沒有氣餒,繼續發動革命武裝起義,終於在1911年的武昌起義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這個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了。

孫中山先生為求統一,就算失敗也堅持扶病北上,為了革命貢獻了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真的令我深深感受到他對革命的那份熱誠和鞠躬盡瘁。

「遊子歸家:孫中山先生在港演說100周年紀念活動」3D 黃銘志

透過此次孫中山紀念講座,讓我更加清晰地意識到 —— 從某程度上來說,沒有香港,就沒有孫中山的偉跡。在香港的各種際遇造就了孫中山先生革命的成功。

 一直以來,香港隸屬於廣東,但又是中西交匯的地方。革命時期香港受英國統治,消息易於流通,亦有言論自由,更遠離清廷首都北京,為孫先生和革命同志們所看中的寶地。誰也未曾想到,在中國地圖上這樣一個芝麻大小的沿海城市,卻是革命運動的一個關鍵之地。

在興中會和同盟會時期的十一次起義中,有六次都是以香港為基地的,例如廣州起義及七女湖起義等。同時,大部份支持孫先生革命的金主都來自香港,他們經常向革命黨人資助軍備和為革命報刊提供出版經費。這使陳少白能利用香港自由的言論環境創辦《中國日報》,宣揚革命思想。商人黃詠商和鄧蔭南更不惜犧牲自己的家族建築,分別提供紅樓和下白泥碉堡作為革命分子的避難所,視革命黨人的安全重於自己的生命,這種無私而偉大的革命精神令人敬佩。

由此可見,香港為孫先生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鋪墊了一條堅固的道路,它的功勞無可厚非,它的地位是必不可缺的、無可取代的、毫無爭議的。向國父孫中山和所有革命黨人致敬!

3D 陳紫穎

這次參加「孫中山在港演說一百週年」活動,令我瞭解到香港對孫中山的重要性,香港是他革命思想的發端、開拓革命事業的「策源地」和「大本營」等。所以我覺得如果他沒來到香港,他就不會革命,就沒有人推翻清朝專制帝制並建立共和政體。

1932年至1943年擔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回憶道 :「總理對他的革命主張和三民主義雖然十分堅持,必須貫徹到底,但是他待人接物,可是十分博大寬厚,無所不容。無論同志之間,或是敵人,祗要表示誠心接受他的主義,對於他們已往的過失,是決不計較的。」我們要向他學習,不僅僅是為人處事,還有他堅持到底、絲毫不鬆懈的心。

「遊子歸家:孫中山先生在港演說100周年紀念活動」3D 李愷瑩

上星期,我們有幸與其他菁英學校學生去皇仁書院聽丁新豹博士分享有關「孫中山先生在港演說100週年」講座。丁博士是個風趣幽默的人,一向對近代史不感興趣的我,竟聽得興趣盎然,整個人入迷了。

我感觸最深的是孫中山先生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究竟是什麼原因在背後推動他發動十次革命及起義,過程的辛酸與汗水更是我們無從知曉。其實孫先生一直憑著一股毅力支撐著自己,那股毅力與不屈不撓的精神適用於現今各行各業。

正等同於一個人如果想要成為偶像,影響不同人,將自己國家傳揚開去,背後需付出較常人多一倍甚或更多時間和汗水,去下苦工在練習室練習到筋疲力盡。有的人被逼生計要放棄夢想,但仍然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正因為他們那一份熱情,知道自己終有一日會成名。

孫先生亦然。他熱愛這個地方甚至國家,所以拼盡全力守護及改變這個國家。孫先生一生顛沛流離,不停被通緝,逃亡海外。他生於一個戰亂的時代,更深深意識到當時政府的無能,所以他用盡一生的心血到處演說與策劃革命。直到他臨近去世之時還在工作,為這個國家而操勞。

孫先生之所以被稱為國父,無可否認他幕後的功臣功不可沒。願孫中山先生為中華兒女勾勒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夙願,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鬥,承傳這種精神下去。

3D 許嘉婷

非常榮幸參加了由皇仁書院舉辦的「遊子歸家:孫中山先生在港演說100周年紀念活動」。

「吾志所向,一往無前,越挫越奮,再接再厲。」 孫中山先生這一生致力革命,途中遇到不少的困難與挫折。我們細聽丁博士的講解,從在中央書院就讀的孫中山先生開始觀望他的一生。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講座尾聲時丁教授提及孫中山先生一次又一次的失敗。1924年,孫中山先生第三次建立政權,提出「聯俄容共」思想,並在黃埔軍校與金主的輔佐下終於完成了偉大革命,也結束了華夏大地上千百年來的帝制。同年秋天,是他革命成功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香港——一個見證他在知識層面以及革命成就方面成長的地方,而且他並沒有上岸只是坐在船上遙看他的第二個家。孫中山先生當時的心情相信不難想像, 一定是百感交集的,一個他曾求學、遇到知己、籌備革命、被通緝和進行革命演講的地方。如今功成歸來,雖不能好好感受這土地的芳香,但他的名字將會永垂於這片土地。海風不止,傳揚不息!

「遊子歸家:孫中山先生在港演說100周年紀念活動」